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普京此次访华,有六大理由(普京此次访华,有六大理由是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4-05-16 09:15:23

导读:普京此次访华,有六大理由,中俄,总统,习近平,共同利益,弗拉基米尔·普京

导读:两国领导人有必要就双边关系的现状进行磋商,因为自2023年10月上一次会晤以来,双边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2023年是俄中经济合作非常成功,双边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西方仍然在坚持不懈地破坏这一良好趋势,对北京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

5月16-17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将飞赴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

怀疑论者会说,这次访问很普通,无足挂齿,因为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俄罗斯领导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双边会晤至少已经举行过40次。普京上一次访问北京是在2023年10月,当时他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5月16日4时许,俄罗斯总统普京乘专机抵达北京。图自央视新闻

不过,此时此刻,普京再次访问中国还是有特别缘由的。可以说,这次旅行可能会很特殊、很重要。让我们来概述一下此次普京访华背后的重要动机。

首先是礼尚往来。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将莫斯科作为他连任后的第一个国外出访目的地。这一决定得到了俄罗斯所有人的赞赏,甚至包括那些不关注国际事务的人。

弗拉基米尔·普京于今年3月再次当选俄罗斯联邦第三任总统,他自然希望在安排其他出访路线之前先去中国,以回报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和朋友的友谊。从象征意义上讲,这一决定凸显了北京对克里姆林宫的重要性。

在会见习近平主席之后,俄罗斯领导人可能会考虑到访其他一些非西方国家的首都,包括安卡拉、德黑兰和平壤。


2024年5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宣誓就职。 图自IC photo

其次是双边关系。两国领导人有必要就双边关系的现状进行磋商,因为自2023年10月会晤以来,双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3年是俄中经济合作非常成功的一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西方仍然在坚持不懈地破坏这一良好趋势,西方对北京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也毫不奇怪,中国私营部门越来越担心西方对俄罗斯的二次制裁可能对其商业前景造成负面影响。在欧盟针对莫斯科推出第12套限制措施后,导致中俄之间的交易流程出现问题,结果,今年3月份双边贸易轻微倒退2%。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4%,从89亿美元降至76亿美元,而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则继续增长,达到120亿美元。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最近于4月访华时也再次证实,拜登政府将继续尽最大可能让俄中经济互动复杂化。

显然,中俄双方应集中精力确保美国的努力不会得逞,并确保到2024年底双边贸易额将按计划达到2800亿至2900亿美元。首脑会晤通常是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强大催化剂,让我们期待即将举行的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会晤再次证实这一理论的正确。

第三,全球发展。那些希望2024年成为全球政治转折点,从冲突对抗转向和平和解的人会大失所望:我们进入了又一个戏剧性的年份,世界各地的悲惨事件频频发生。

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尚未停止,胡塞武装继续在红海袭击军舰和商船,萨赫勒国家和苏丹的紧张局势随时可能爆发冲突,2024年全球国防开支和全球武器贸易达到历史最高点。

另一方面,2024年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机遇。这一年,金砖五国将适当消化吸收其最近的扩容;俄罗斯将担任该俱乐部主席国,并在秋季主办下一届金砖五国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也可能通过接纳白俄罗斯为正式成员,探索多边合作的新机遇和新变革。

显而易见,中俄两国领导人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以应对动荡的全球局势,并协调他们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局势的反应。

第四,与西方的摩擦。中俄两国与西方的不和谐关系,肯定也是双方领导人要讨论的话题。彼时,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在5月5日至10日在巴黎、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访问,这是五年来习近平主席首访欧洲,他可能会与来自莫斯科的同事分享他的出访印象。

我的感觉是,中俄领导人对欧洲的看法并非截然相反,而是略有不同:普京总统对欧洲国家脱离美国的“战略自治”持高度怀疑态度,而习近平主席显然仍希望即使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北京与欧洲主要大国以及欧盟的合作也能保持下去。

这一关键问题尚无定论,但就欧洲和美国国内的政治趋势(包括11月美国大选的可能结果)坦诚交换意见,应是此次中俄领导人会晤议程中的重要议题。

第五,新兴世界秩序。两国领导人还可能讨论正在形成中的新世界秩序等更多的一般性问题,如联合国体系的优先职能、未来的战略稳定,以及全球和地区治理的各个方面。

世界新秩序的很多具体层面仍非常模糊不清,例如现有的防扩散机制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协调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如何遏制不计后果的军备竞赛,如何提高国际法的效率等等。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莫斯科和北京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一个高度动荡和不可预测的世界中,在没有新的公认霸权国家填补空缺的情况下,提供切实的全球公共品。俄罗斯和中国对理想的国际秩序转型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非常接近;因此,双方有必要就新兴世界秩序主要组成部分的异同展开讨论。

第六是人文因素。今年即将迎来中俄建交75周年,这不仅是举办一系列公共论坛、文化活动、企业会谈和学术讨论的好机会,也是促进中俄两国民众接触的好机会。


2024年4月20日,国际中文日活动在莫斯科548学校举办。图为俄罗斯小朋友在中国文化体验区学习毛笔书法。图自IC photo

尤其是,两国领导人可能会特别关注扩大高等教育、科研项目和跨境互动方面的双边合作。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会在中俄互免签证方面取得突破。难以理解的是,既然中俄关系发展得如此之好,为什么我们两国人员来往仍要排长队等待在护照上加盖单次入境签证章。

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一些会晤交谈或将闭门进行,这是自然而然的。不过,如果最后两国领导人发表一份联合宣言或声明,以反映两国达成共识的领域和优先事项清单,且这份文件公开发表的话,那么每一位对中俄关系感兴趣的人都应仔细研读。

如今,即便是外国人也知道,在中国,数字“6”与“溜”同音,寓意着“顺利”,也预示着生意的成功和富有成效。希望上述提及的六项访华议程都能得到考虑和妥善安排。

当然,我们也应该保持现实的态度,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两位政治领导人之间的一次会晤,即使这两位领导人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习近平,也不可能扭转全球发展中的所有负面趋势。这次会晤不会创造奇迹,也不会取代官僚、外交官、军队、媒体、基层和民间社会各界人士持续而细致的工作。稳定和富有成效的中俄关系也不能取代包容和高效的多边安排。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普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之间牢固的个人友谊和密切的工作关系,是促进这个不太稳定的世界能保持总体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中俄  总统  习近平  共同利益  弗拉基米尔·普京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46430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