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张文宏:接下来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

来源: 最后更新:22-12-18 12:52:13

导读:张文宏:接下来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 ,张文宏,医生,治疗,转诊

(原标题:张文宏:接下来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

如何走出疫情?在今日上午开展的上海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接下来,社区层面的基层医生将面临99%以上的新冠防疫压力,来避免患者大量冲击二级、三级医院;而同时,二级、三级医院需要做好重症救治,才能将病死率降到最低。

张文宏:接下来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

资料图

社区与基层该如何做?张文宏说,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负责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常用药物、退烧止咳等药物配备的同时,还要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给孕产妇、新生儿、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等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形成属地网格化管理。

张文宏强调,在一般治疗上,除了监测新冠患者病情(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和抗菌药物治疗(注意避免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外,社区层面一定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要配备鼻导管,二是配备面罩;若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此外,在病人氧和指标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等重型和危重情况下,及时在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同时就采取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三级诊疗体系将各自行使怎样的功能?“我们的社区医生,将在这一次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冠感染浪潮。”张文宏说,这几年我们的新冠治疗都是在定点医院开展的,社区医生往往是帮助方舱医院,或者做一些核酸检测。但这一次,更多的新冠病人会集中在社区。

张文宏表示,对于轻型患者,家庭医生要介入进行线上、电话指导,或者通过互联网医疗把药物送过去,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

除此之外,区级医院主要负责区域内常见病患者的救治,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并开展救治,保持与市级医院的双向转诊通道畅通,市级医院主要负责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做好充足的重症医疗资源储备,指导区级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救治。

如何将新冠患者病死率降到最低?张文宏称,从上半年上海情况来看,最终发生重症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或有心血管、肾脏和肿瘤等疾病的人群。

以中国台湾为例(其人口约为2300万,对于超大型城市有参考意义),其本轮疫情下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万例,死亡人群分布最多的区域在80~90岁;而中国香港的数据也显示,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人群集中在80岁以上。“因此,对于社区和基层的医生来讲,要对这类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一旦血氧饱和度的数值低于93%(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就认为他存在比较重的低氧血症,要第一时间和上级医院的医生商量对策,或者进行转诊。”

张文宏:接下来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

资料图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多次呼吁要对养老院进行逆向保护,原因在于需要将养老院里的老年人群保护好,等到我们实现了大部分人感染过新冠后,在整个社会建立了非常好的免疫屏障时,再慢慢将养老院打开。这也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张文宏说。

解除隔离的标准有哪些?张文宏表示,需要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以解除隔离。

何时才能走出疫情?张文宏称,新加坡的病死率在0.06%,远低于流感。但新加坡从1月1日放开(病例数、死亡数上升)一直到4月15日才到低谷,期间有长达4个月左右时间。“此轮疫情我们要做好2~4个月的准备。”

延伸阅读

“一峰三波”,吴尊友作最新研判

疫情防控要做好三项工作

吴尊友指出:

第一,防止疫情“海啸”的发生,打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很多人都问我,哪种疫苗更好一点?是不是mRNA疫苗更好,还是蛋白疫苗更好?我的建议,不要过分纠结哪种疫苗更好,疫苗没有哪个特别好,没有哪个特别不好。最最重要的是打加强针,没有打加强针的抓紧去打。

第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重点保护好脆弱人群,家里有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护,出现了感染一定要多睡觉、多喝水,病情加重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三要防止舆情风暴,每个人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今冬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

据@国是直通车 报道,吴尊友指出,今冬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逐渐会上升起来。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吴尊友表示,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


资料图

新十条政策出台的时间

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人数最低的时点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颁发了“新十条”,非常令人鼓舞,但也有人提出“新十条”为什么要等三年才出的疑问。吴尊友对此表示,新十条政策出台的时间,是全球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人数最低的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的时点。假设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2022年中国大陆会新增86.6万-103.9万人死亡。

根据三年新冠疾病谱的变化来看,中国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截至今年12月5日是0.18%,也就是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逐年下降,病死率也是在逐渐下降。

不要跟风过度囤药

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在会上,有人提问称,今年疫情以来在城市蔓延很快,出现了一些医疗资源的挤兑,出现买退烧药难的情况,究竟是大家反应过度还是药品准备不充分?

对此,吴尊友解释,疫情来得太快、太凶猛,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感染者,药品跟进方面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感染以后主要以休息为主。药品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大家千万不要跟风,一看到药就拼命买、储备。真的感染了,要冷静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研判,如果不是很严重,也没有必要吃药,一定要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吴尊友最后说,三年来,新冠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我们争取了三年的宝贵时间,迎来了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人群疫苗接种率提高,为优化防控措施创造了机会,规避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今冬疫情严峻,希望大家继续做好自我防护。

来源:北京青年报、@国是直通车

标签: 张文宏  医生  治疗  转诊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5807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