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别被“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误导了 明早阳与什么有关?

来源: 最后更新:22-12-10 04:03:06

导读:别被“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误导了 | 新京报快评,水痘,疫苗,流感,传染病,接种,免疫,错误认知,新京报,中国传媒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社,九价疫苗


在防疫新形势下,更需摒弃“早阳早好”的错误观念,积极主动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感染。


12月5日,早高峰时段,北京地铁7号线车厢内乘客不多,人们戴口罩出行并保持安全距离就座。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文 | 秋实

近期,有网络传言称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甚至有人表示“早阳早好”。据中新网报道,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对此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早阳早好”这种认知,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很容易影响到当前阶段的防疫行动。受这种错误认知的影响,个人在接下来的防疫过程中,就有可能放松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防护,即便没有激进的主动感染情况,不遵守相关防疫要求等消极应对做法,就会更加常见。

因此,科普正确的防疫知识,消除这种错误想法,也是当前防疫新形势下应该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早阳早好”这种错误观念,其实建立在感染后具有持久甚至终身免疫力的基础之上。有些传染病的确可以做到一次感染持久免疫,比如水痘就是如此。

在水痘疫苗尚未普及的早期,民间预防水痘的一种方式,居然是让自家孩子在身体状态较好时,主动接触水痘患者。现在“早阳早好”的说法,与过去这种民间认知如出一辙。

事实上,即使是水痘等可产生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在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也并非一定可以终身免疫,再次感染的可能虽小,但仍然存在。


2022年4月18日,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一位老年人正在接种疫苗。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传染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免疫力方面,绝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流感病毒就因为“善变”,以至于当前的流感疫苗,只能在一年时间里获得较好的免疫屏障,一年接种一次,才能较好地预防流感。

比流感更“善变”的,则是新冠病毒。从阿尔法、贝塔,到伽玛、德尔塔、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甚至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可分为很多种。当前的新冠疫苗,只能降低感染几率,却不能阻断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善变性。


资料图

因此,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更易导致再感染的现实情况下,“早阳早好”一说明显是错误的。当然,认识到这一点,也要防止走向“疫苗无用”的另一个极端。新冠疫苗除了能够减少感染几率之外,更在于它能够显著降低住院率、重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实际上“阳”之后,还会感染,甚至反复感染,这一点,在国内外的疫情流行过程中,也早有证实。戴好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接种疫苗等,这些既管用又经济的预防手段,不该随便弃用。

尤其是在新的防疫形势下,居家隔离治疗,成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更需摒弃“早阳早好”这种错误观念,以免人为疏忽导致个人和家庭多次感染。而“早阳早好”一说里那种赌气“躺平”情绪,也是当前阶段不该有的。

因为,从发展趋势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力虽强,但致病性已经在迅速降低,以至于大量感染者都无症状。当此之时,只要我们能够善始善终地走好这临近终点的关键几步,离彻底战胜疫情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撰稿 / 秋实(医务工作者)

标签: 水痘  疫苗  流感  传染病  接种  免疫  错误认知  新京报  中国传媒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5283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