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乌龙茶的泡法 乌龙茶的泡法?

来源: 最后更新:22-10-17 12:38:25

导读:关于乌龙茶的泡法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请看小编给您准备的内容。 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称为特种茶,故被誉为我国茶业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香漂四海,饮誉五洲。它具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鲜爽和

关于乌龙茶的泡法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请看小编给您准备的内容。

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称为特种茶,故被誉为我国茶业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香漂四海,饮誉五洲。它具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鲜爽和花茶之芳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品饮乌龙茶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

那么,怎样泡饮乌龙茶才能品尝到它的天真味和圣妙香,达到艺术享受的境界呢?这就必须掌握乌龙茶泡饮技艺三个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饮技艺,并掌握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的原则。

乌龙茶的泡法

一、泡茶用水

自古以来,善于饮茶的人,都把名茶与好水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提并论,加以品尝。茶与水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鱼得水活跃,茶靠水冲泡。名贵的茶,没有甘美的水来冲泡,就难以发挥独特的香、味,所以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异之说。水有泉水、河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和自来水等,各种水质不同,泡出来的茶就不一样。《茶经》论水,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颇有道理。一般说,山泉水、雨雪水为软水,河水、井水、自来水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动的天然软水来泡茶是最为理想。其次,没有污染的井水、自来水也可以。总之,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没有病源体污染,没有工业污染,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即无色、无臭、透明、无异味、无悬浮物,舌尝有清凉甜润的感觉,水的PH值为中性7,煮沸后永久硬度不超过8度,这样的水就适用于泡茶。

二、泡茶器具

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范仲俺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阪中翠涛起;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都是用赞誉茶具的珍奇来烘托佳茗的优美。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碨--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孟臣罐--江西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当今泡饮乌龙茶的茶具仍然脱离不了这茶房四宝,只是有所变化,更趋实用化、方便化。目前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宝有小电炉、钢质开水壶(也有电炉与开水壶配套称为随手泡)、钢质茶盘(或塑料茶盘),白瓷盖碗(钟形,高5.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这种盖碗放茶叶、嗅香气、冲开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这样才具备泡饮乌龙茶的条件。

三、泡饮技艺

乌龙茶的泡饮具有独特的技艺,在泡饮的过程中也别有一番情趣。其泡饮技艺共有8道程序。

首先是烧开水,水温以一沸水(即刚滚开水)为宜。水烧开时,要把盖碗(或茶壶)、茶杯淋洗一遍,这样既卫生又能加温,然后把乌龙茶放入盖碗(或茶壶)里。用茶量盖碗为5-10克,茶壶视大小而定,小茶壶约占茶壶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壶约占三四分,大茶壶约占二三分。这些动作包含着三道程序,即山泉初沸、白鹤沐浴和乌龙入宫。

接着提起开水壶,自高处往盖碗或茶壶口边冲入,使碗(壶)里茶叶旋转,促使茶叶露香;开水冲满后,立即盖上碗(壶)盖,稍候片刻,用碗(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这是第四、五道程序,称为悬壶高冲、春风拂面。

泡一二分钟后(泡的时间要适当,太短,色香味出不来;太长,会产生苦涩味),用拇、中两指紧夹盖碗,食指压住碗盖,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后碗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也蕴含着主人的深情厚意。这是第六、七道程序,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茶水一经斟入杯里,应乘热细吸,以免影响色香味。吸饮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第八道程序,称为品啜甘霖。

冲第二遍茶时,仍要用开水烫杯,泡二三分钟后斟茶。接下去冲第三遍、第四遍......泡饮程序基本一样,只是泡茶的时间逐道加长些,但要根据茶的品质优劣而定,好的乌龙茶如铁观音,冲泡七八遍仍有余香。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虽然已经加快,如能在工作之余,闲暇之隙,沿习传统,品饮佳著,不仅可以调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无限的生活乐趣,达到绝妙的艺术享受。

标签: 乌龙茶  标签  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zonghe/89526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