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蜈蚣的群居性 蜈蚣是群居还是单居

来源: 最后更新:23-05-07 06:31:00

导读:在蜈蚣饲养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一只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时都能表现出种群个体之间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各自都在自己占有的空间自由自在生活。捕食时,各自都能得到自己

蜈蚣在野生状态下密度甚小,看不到相互排斥和相互干扰的种群关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密度大大增加,种群关系特征表现得就比较明显。

蜈蚣的群居性

在蜈蚣饲养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一只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时都能表现出种群个体之间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各自都在自己占有的空间自由自在生活。捕食时,各自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食物,没有什么冲突。尤其是在早春、晚秋刚起蛰和将要冬眠以前,由于蜈蚣的活动量减少,食欲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很少。这时的种群相处和睦。

蜈蚣种群内的相互干扰

这是一种被动的自疏行为,完全是由于密度过大而造成的。

一方面,蜈蚣在生活过程中,相互影响,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的蜕皮、生长发育,也影响取食增重,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另一方面,雌蜈蚣在繁殖期间,因相互干扰也会影响情绪,会使受精卵的发育受到影响,产下的卵孵化率低,或孵出的幼小蜈蚣死亡率高,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正在抱卵孵化的雌蜈蚣因受干扰,就会爬走不抱卵,有的还会把卵吃掉,使繁殖失败。

蜈蚣种群内的争夺食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饲养密度过大,有时会造成食物供给不足,这时有的个体由于得不到食物而与已得到食物的个体争斗,产生互相夺食现象。有时为了夺得食物,个体之间打斗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个体会因打斗致残、致死。

蜈蚣种群内的污染环境

这是一种间接的抑制反应。蜈蚣饲养密度过大时,它们能排出大量的粪便,加之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大量堆积在窝内,这些粪便和食物残渣逐渐腐烂发臭。肮脏的环境可以迅速滋生各种病菌,病菌新陈代谢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影响蜈蚣的生长发育。密度愈大,污染愈严重,对蜈蚣危害性就愈大,甚至造成饲养失败。

标签: 蜈蚣  种群  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zonghe/157410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