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乌梅(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 最后更新:23-04-28 06:38:51

导读:乌梅不仅是生活的小零食,还是一味中药,那么乌梅都有什么作用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了解乌梅的药效,下面不如跟着小编来了解下吧。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乌梅的功效,乌梅泡水喝的功效

乌梅

别名:梅实、黑梅、熏梅、桔梅肉。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干燥近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乌梅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1、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2、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乌梅的功效作用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乌梅的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

乌梅的配伍

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

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乌梅的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乌梅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便秘

众所周知,乌梅服用之后具有排毒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食物在胃肠道中的积压以及腐化。所以说,平时生活中将乌梅泡水喝,能有效的促进消化作用。另外,乌梅中所含有的苹果酸也能够引导身体中的水分进入到大肠中,这样能够促进粪便的形成,最终排出体外。所以小编建议,如果是便秘的患者,平时的时候也可以多吃一些酸梅,能够对便秘起到防治作用。

第五:消除疲劳

当你感觉到工作还有学习疲惫的时候,无论是身体疲惫还是精神疲惫,服用酸梅都能够令身体重新充满活力。建议在工作时还有下班的时候将酸梅泡水喝也可以直接服用,能够令你精神百倍。

  第六:增加食欲

食欲对于身体健康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食欲那么饮食就会受到影响,这样身体吸收到能量也会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身体中的器官操作出现问题。那么,平时为什么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压力过大,最终的就是肝脏、肠胃的功能不是很好,特别是生病之后食欲就会下降。

想要令身体快速恢复食欲,那么就需要吃一些东西,特别是有增加食欲的食物。小编建议,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每天吃一个乌梅,这样食欲自然就上来了。

第七:解酒以及治疗口臭功能

专家还告诉我们,服用乌梅除了以上的功效之外,还能够治疗宿醉以及口臭的情况。喝醉酒之后第二天醒来之后就会出现头痛欲裂的情况,那就是宿醉了,这个时候喝上一杯乌梅茶,能够令身体感觉更加的舒服。可以将乌梅放入温水中冲泡三分钟,然后加入一些茶叶,慢慢的服用,解酒效果最好。

第八:其他

乌梅泡水喝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除了能够治疗口臭以及宿醉的情况,平时服用乌梅还能够软化血管,特别是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很多女性在怀孕初期会出现孕吐的情况,服用一些乌梅汤能够很好的缓解这种情况。

标签: 乌梅  标签  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zonghe/155166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