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想要预防乙肝 想要预防乙肝怎么办

来源: 最后更新:23-03-11 12:40:57

导读:  中国的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这部分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正在繁殖复制,对肝脏持续损伤,有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必须积极治疗。  乙肝的全称叫做慢性乙型肝

  中国的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这部分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正在繁殖复制,对肝脏持续损伤,有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必须积极治疗。

  乙肝的全称叫做慢性乙型肝炎,判断的医学根据主要是检查得出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而且病程已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并且已出现慢性肝炎的相关临床症状。身体乏力、恶心、畏食、腹胀、肝脏部位疼痛等是乙肝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乙肝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肝肿大、脾肿大、慢性肝病面容等重症。另外需要区分的是,慢性乙肝携带不同于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携带的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但不存在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而且肝功能正常。

  如果 母亲是乙肝患者,那么孩子出生后除了要 注射乙肝疫苗,还要第一时间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两个药物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双剑合璧,能保护95%以上的孩子不受乙肝病毒侵扰。

预防乙肝家庭传染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给 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患者家属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并且要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查。

  众所周知,乙肝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乙型病毒入侵人体的时候肝脏健康受到了损伤,此时就会有乙肝的表现。乙肝来临之后患者常有的现象就是肝区疼痛,甚至会伴随着恶心、反胃、腹胀的情况出现。

  因此,发现乙肝后应该第一时间针对该疾病展开治疗,防止乙肝严重。另外,乙肝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远离引发乙肝的根源,这样才能防止乙肝找上门来威胁健康。那么,乙肝的出现和哪些方面因素有关呢?

  乙肝的出现和哪些方面因素有关?

  1、抵抗力降低后病毒入侵

  乙肝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有关,有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部分人平时没有注重免疫功能的提高,在免疫功能下降明显时可能就会出现乙型病毒入侵的情况,这样患上乙肝的概率会比较高。

  因此,平时需要积极提高免疫功能,防止抵抗力的下降而导致疾病高发。一般免疫功能增强之后身体对抗外来病毒入侵的能力也会增强,这样可以防止病毒入侵而危害健康。

  2、母婴垂直传播

  乙肝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有关,有可能是家族传播引起的。乙肝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如果母亲出现了乙肝E抗原阳性,其子女没有这注射乙肝疫苗,很容易出现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乙肝传播,出现了家族性的传播现象。因此,有家族史的人应该积极预防,防止乙肝的出现而对健康造成威胁。

  3、性行为传染

  乙肝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果和患有乙肝的人进行高危性行为,有可能也会导致乙肝传播。因为乙肝属于比较容易传染的疾病,一般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液中可检测出乙肝病毒。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没有做好任何保护措施,通过性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人患病。因此,想要避免乙肝传播的人应该阻断乙肝的传播途径,防止性行为传播乙肝病毒。

  我们都知道,肝癌与乙肝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持续感染乙肝病毒是患上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临床上被称为大三阳或者小三阳的人,肝功能基本正常,所以较难发现早期肝癌表现,肝区也没有任何不适。这就为乙肝患者提了个醒,定期复诊对病情发展了解应有充分认识。

  目前感染乙肝病毒后,还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预防肝炎是预防肝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有血液、性、母婴三条途径。除了慎重使用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及性生活时采取保护措施等以外,接种乙肝疫苗是最为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

  由此可见,乙肝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有关,有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乙肝病毒引起,也有可能是母婴传播、性行为传播而引发的疾病。为了防止乙肝出现,需要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乙肝的患病率,防止乙肝病毒入侵人体之后危害健康。如果已经患上该疾病,需要及时展开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造成一些人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据估计,全球有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被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肝病毒的6岁以下儿童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成年人中,只有5%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会转为慢性感染,这其中,又有20%-30%的人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此文来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标签: 疾病  疾病预防  常识  饮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jibingbaike/139087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