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一旦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该如何自我保健

来源: 最后更新:23-03-10 05:20:27

导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盆腔就会成为其侵袭的主要场所,它可刺激盆腔腹膜致使盆腔发生炎症、粘连等,甚至会影响女性受孕,所以,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盆腔就会成为其侵袭的主要场所,它可刺激盆腔腹膜致使盆腔发生炎症、粘连等,甚至会影响女性受孕,所以,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有一定的特点,一般是第一天疼得特别厉害,到第二天第三天减轻甚至消失。而且这种疼痛是继发的、渐进的,也就是说,患者会从某一阶段开始出现,之后会一次比一次疼得厉害。她建议女性一旦出现痛经,要及时检查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忽视痛经就等于给了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充分生长的时间。另外,痛经也是很多妇科病的报警信号。尤其是那些之前没有痛经病史的女性,突然出现痛经绝对要引起警惕。

  当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会引起痛经、月经异常及慢性的盆腔疼痛以及不孕等,病变有可能会波及到盆腔组织与器官,在生活中要做好护理工作。

  女人人流最多不能超过几次?女人人流最多不要超过两次,经常做人流手术会严重损伤到子宫,会导致子宫内膜越来越薄,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子宫出血或穿孔,也会诱发子宫内膜异位和不孕症,女性同房时要注意科学避孕,不要经常做人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1、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属于继发性的,患者月经来潮时并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是突然在某一时期出现了痛经症状,痛经症状会发生在月经前或者月经后,也有一部分人群有严重的痛经,必须服用止痛药物或者多卧床休息才能够让病情缓解。随着月经周期的延长,疼痛感会越来越重,当月经结束之后异位的内膜会慢慢的萎缩,痛经的症状也会消失。

  2、月经量会明显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而且月经期延长,这主要是因为内膜增多引起的,同时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的症状。

  3、不孕

  大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伴有不怀孕的情况,发生在盆腔里面的异位内膜会导致输卵管周围发生粘连,影响了输卵管拾取卵子能力,堵塞了输卵管。也有可能会因为卵巢病变而影响了排卵,最终引起女性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方法

  1、避免让情绪过于紧张

  长时间处于抑郁紧张及焦虑的情绪中会下降免疫系统,再加上受到了某种因素的影响,会让大量的寒气以及湿气聚集在子宫里面,从而形成瘀血,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所以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生育的年龄不能过晚

  女性一旦超过了35岁就属于高龄产妇了,如果过晚生育的话不利于卵巢和子宫发挥其功能,增加了其疾病的可能性。建议女性生育年龄尽量安排在30岁之前,因为受到了孕激素的影响,能够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来说,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试管婴儿的准备。并且,试管婴儿已成为内异症患者获得妊娠的一种主要的方法。研究报道,内异症患者的试管婴儿成功率略低于单纯输卵管因素的患者,但统计学无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和经历过手术的患者,可能会获得相对较少的卵子数,但这并不影响她们的妊娠成功率。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女性的子宫腔内,每个月按时脱落随血液排出体外,形成月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子宫内膜碎片转移到卵巢、盆腔、腹壁等其他器官或组织上开始生长,就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病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内膜组织离开子宫腔,到其他部位生长。生长在子宫外面的叫子宫内膜异位症,生长在子宫本身肌肉层的叫子宫肌腺病。

  要做好月经期间的保健,避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月经期间的卫生,月经期间避免同房,也不能接触凉水,避免做重体力的劳动。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做好避孕工作。全面的为身体摄入营养,避免挑食和偏食。

  女孩子的那几天没几个人是舒服的,痛经也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因为常见,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并不是大事,加上传统的父辈教育经常说到,生完孩子你就不会痛了,所以很多人错过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治疗时期,有些女性开始来月经时没有痛经,而后来再发展的痛经的人群要特别注意了,还有就是性交时深部痛或做盆腔检查尤其是三合诊痛的女性,要特别注意是不是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了。

此文来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标签: 疾病  疾病预防  常识  饮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jibingbaike/138958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